Skip to main content

中國棉紡織行業開局良好 - 整裝起航

Submitted by webmaster on 24 April 2017
Image
中國棉紡織行業開局良好 - 整裝起航
Body

來源: TBS資訊中心

近期,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累計派出25人次、共組成12個調研組,分別到訪江蘇、浙江、山東、河南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新疆等8個省及地區,實地走訪了74家棉紡織企業和9個棉紡織產業集群。分別就棉紡織產業集群和企業的總體情況、原料保障、市場形勢、綜合成本與效益、轉型升級、品牌建設六個專題進行了調研。

開局形勢良好春節後訂單增加

本次調研的企業涉及紡紗規模約1867萬錠,織機2.2萬台。據企業反映,2017年一季度開局較好,調研企業表顯示,93%的企業在春節假期後初八時開台率接近100%。

春節假期後生產形勢平穩,多數企業對今年形勢較為樂觀,產品較單一的企業謹慎樂觀。許多企業已適應了短單及小單、交貨週期縮短的市場需求,企業產品庫存水準較低,壞賬風險減少。春節後訂單同比增加5%~10%,基本可排2-3個月,部分色織布生產訂單已持續到8月份。家紡、服裝訂單向產業鏈較完整的優勢型企業集中,在行業內普遍反映訂單不足的情況下,其企業訂單數量不減反增。

原料庫存較低非棉纖維受歡迎

當前企業使用原料方面基本遵循隨用隨買的原則,無論是棉花還是非棉纖維,均沒有大量庫存,主要原因是要規避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,減少資金占用量,保證資金流動性。對於原料的採購及庫存,主要有以下幾個影響因素:

使用非棉纖維的企業呈增長趨勢。2016年棉紡織行業非棉纖維使用量與上年基本持平,為1263萬噸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使用非棉纖維。調研瞭解到,使用各種非棉纖維比重超過50%的企業呈現增長趨勢。大部分企業表示,將繼續增加使用非棉纖維。一直以來堅持生產純棉類產品的企業也表示,將順應非棉產品比例增加的市場趨勢,嘗試使用差別化纖維,實現紗線的纖維多樣化。

儲備棉投放穩定市場,增發配額呼聲較高。2016年全國棉花產量494萬噸,其中新疆棉花產量395萬噸,占比約80%。當前,紡企主要使用新疆棉及投放的儲備棉,並有少量進口棉花在使用。儲備棉投放對維持棉花市場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。據瞭解,備受關注的新疆地區2016年紗產量約110萬噸,其中棉混紡紗及化纖紗約占20%。棉花轉化率從上年的15%提高到2016年的20%。新疆棉花目標價試點實施三年以來,國內外棉價差縮小,由於棉花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,企業迫切希望增加發放棉花進口配額。

進口棉紗同比減少,國產紗具品質優勢。新疆棉花目標價試點實施三年以來,國內外棉價差縮小,2016年國內外棉價差平均每噸1500元,國內外統折棉紗線差價約每噸300元,一段時間內處於倒掛狀態,進口棉紗呈現減少趨勢。2016年全年累計進口棉紗197萬噸,儘管同比減少16%,但數量仍較大,相當於超過1000萬錠的產能規模,受關注度依然較高。國內織造企業表示,在國內外紗線價差小於每噸500元左右時,考慮訂單週期和品質穩定性因素,會選擇採購國產紗線。

市場穩中向好價格傳導欠佳

市場穩中向好是調研企業的共識。從中棉行協跟蹤企業情況看,2016年產能合計占全行業50%的企業匯總資料顯示,棉紡織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.4%,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.1%,在經歷了近些年洗牌後存活下來的企業,憑藉與時俱進的轉型,研發創新能力的提高,綜合競爭力水準的提升,經營狀況也逐漸好轉。走訪的中小型企業反映,儘管2016年企業利潤同比有所增長,但增幅有限,略低於銷售收入增速。

2017年春節過後,儘管銷售較為順暢,但企業利潤相對微薄,市場形勢仍然脆弱,部分企業仍然虧損。調研中企業反映,儘管原料價格階段性上漲,但並非需求拉動,體現在棉紗漲幅不及原料漲幅,布產品價格基本沒有跟漲,產業鏈上的產品價格傳導欠佳。近日,當粘膠短纖價格下跌時,粘膠紗跌幅又超過原料跌幅。

成本存在地區差異融資貴問題突出

通常情況下,紡紗及織布生產原料成本分別占總成本的72%~65%,人工、用電成本各約占10%。以調研期間某企業純棉普梳40支紗為例,生產一噸紗的加工成本為7000餘元,噸紗利潤僅200餘元。

人工成本方面,沿海與中部地區的人工成本折算每噸相差達到500元以上。用電成本方面,調研地區電費從每度0.28元至0.72元不等,新疆地區噸紗用電成本低於內地企業每噸1000元左右。其他成本方面,由於棉紡織企業固定資產投入大,資金流動性要求高,當前的金融環境使棉紡織行業貸款難度大、貸款利率高,融資難、融資貴的問題日益突出,財務及稅費成本占比增大。貸款較多的企業因貸款利率上浮10%~20%,企業盈利難度加大。

近些年,棉紡織企業儘管生產經營成本持續增長,但仍積極採取措施“降成本”。在生產成本中,以提高設備的運轉率、提高產品附加值、提高勞動生產率、節能降耗、減少財務成本進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。

主動調整產品結構品牌意識逐步增強

調研各地區企業的產品品種各異,呈現出非棉產品比重提高,品種差異化,產品檔次向中高端發展的特點。在發展思路上,從追求數量到追求品質和追求高附加值轉變。並一致認為,儘管紗布產品為中間產品,其品牌效應依然能為企業提升附加值。
   
從紗線纖維原料看,非棉紗線占比增加,其中常規的滌棉等棉混紡紗線增加不多;從紗線支數看,調研企業中環錠紡40S以上的紗線占多數,為了規避進口紗和新疆紗的競爭,採取錯位競爭,如氣流紡紗增加32支紗的產品市場;還有一些企業以提高產品附加值為原則,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,提升產品的品質,注重研發新產品;從紡紗方式看,賽絡紡、緊密紡紗線占比正在呈現提高的趨勢;從紗線用途來看,高端的針織紗、色織用紗有所增加。
  
調研的織造企業中,純棉面料依然佔據絕對優勢,新材料、新工藝的應用越來越廣泛。部分在純棉類產品方面優勢不大的企業,更傾向于順應市場發展趨勢,增加差別化產品,品種多達百餘種。
  
部分地區的企業改變紗線結構和面料風格,技改投入占銷售收入的10%以上,產品結構和品質得到快速調整,使得紗線類別更加豐富,織物風格更多樣化。與下游客戶共同開發及推廣,在設計、品牌、獎項及附加值方面下功夫。
 

TEXTILE